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1.
给出了反映胀果甘草气孔振荡规律的解析表达式,它为J=A0+A1cos(ωt+ψ1)+A2e^-tA3cos(ω+ψ3)cos(ωt+ψw)。由实测结果确定各待常数后,计算机模拟作出的图象与实测图极其吻合。  相似文献   
22.
甘草属植物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产甘草属11种、1变种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2n=2x=16,并对其种间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中国甘草属植物种子与幼苗的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产甘草属13种1变种的种子与幼苗进行氨基酸含量分析,发现与李学禹发表的甘草属新分类系统基本一致,种G.uralensis与念珠状荚果系的种之间存在着较近的亲缘关系,当种子萌发时,天冬氨酸(包括天冬酰胺)在氨基酸转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为了很好地控制甘草多发性害虫,针对甘草主要害虫甘草萤叶甲(Diorhbda tarsalis)和甘草蚜虫(Aphiscraccivora),采用不同时期施药和释放天敌,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5月中旬,甘草萤叶甲虫口基数达到4头/株时为防治关键时期,采用苦参碱(8.33μg/mL)进行控制,药后21 d防效可达93.91%,很好地压低了越冬成虫虫口基数;5月下旬,甘草蚜虫开始发生,虫口基数为50~80头/株时释放天敌(3头/m2),此时对甘草蚜虫的控制效果最好,可达80%以上.研究对甘草萤叶甲和甘草蚜虫起到了很好的协调控制作用,为建立甘草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本文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光果甘草样品的水提物及总黄酮对人乳腺癌BCAP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旨在探明光果甘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最佳的采收时期。研究结果表明光果甘草样品的水提物及总黄酮对人乳腺癌BCAP细胞均具有良好的增殖抑制作用,但以总黄酮的效果更佳;药效最佳的部位为主根和水平根,最佳种植年限为3年。  相似文献   
26.
甘草愈伤组织培养及其代谢产物甘草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MS培养基为基础,分别以甘草根、胚轴、子叶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考察光照、2,4-D质量浓度、不同激素组合、pH等理化因子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对代谢产物甘草酸进行了HPLC的定量测定.实验表明其中以根的愈伤组织中甘草酸含量最高,为70.2 mg/g;黑暗条件比光照条件更有利于甘草酸合成;以激素组合为2,4-D4.0 mg/L KT0.5 mg/L,pH为5.4时甘草酸含量最高,在此条件下悬浮培养根培养物中甘草酸质量分数为81.6mg/g,比生药增多51.08%.  相似文献   
27.
采用冷浸乙醇提取法对兰州人工引种栽培的6年生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根中总黄酮和总皂甙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与含量分析, 并且采用重量法和3种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胀果甘草根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 研究表明, 3种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中, 黄酮含量以直接测定法为最高, 氯化铝显色法次之, 硝酸铝显色法最低; 直接测定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因不受显色剂干扰, 测定结果相对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8.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甘草属(Glycyrrhiza linon)的7个种及2个变种(甘草、无腺毛甘草(变种)、光果甘草、腺甘草(变种)、胀果甘草、科氏甘草、黄甘草、粗毛甘草和刺果甘草)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属植物的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谱,而各种间的酶谱具有明显差异,2个变种和原种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这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前人对甘草属种闻的分类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9.
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根为材料,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细胞微粒体,通过水溶性聚合物Dextran T-500和PEG4000所构成的两相分配体系制备质膜.标志酶鉴定结果表明,上相中富含质膜,内膜污染较少,质膜纯度较高;下相中富含其它内膜.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应于水通道蛋白分子量大小的位置存在特异条带.实验证明,PEG-Dextran两相分配体系可获得较高纯度的甘草根密实正向型质膜囊泡.  相似文献   
30.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甘草粗多糖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时间和温度3个因素,以甘草粗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甘草粗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1∶1,时间2.1 h,温度63℃,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10.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